top of page
Anchor 1
中國古代藝術學會(SACA)是一個非營利性的中國藝術平台,自2018年起立足香港,分享獨立研究的藝術市場趨勢數據和分析。
The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 is a non-profit platform for Chinese art based in Hong Kong since 2018, we share articles on trends and market analysis from independent research.
Instagram:saca_china / 公眾號:SACA學會、寶榜、茶司 / Founder:allen wang / Email:aw&artsaca.com
*SACA會員專區免費開放註冊中,2025年1月後開始收取會員註冊費。
SACA學會:「皇家铭刻(二):杭州出土的高丽青瓷铭文考释 - Song Imperial Marks of Korean Celadon」
寶榜 :「蓮心千古:松心閣南北朝特別展覽(二) - North & Southern Dynasties by Lam's Gallery」
茶司 :「佐佐木道誉:茶人中的茶人,大名中的大名 - Sasaki Dōyo, the Daimyo Teamaster」
Home: Welcome
茶入筆記 vol.30 五島美術館:唐物稲葉大海茶入,織田信長、稲葉一鉄、春日局 - Gotoh Musuem, Karamono Daikai Chaire Inaba
所謂「大海(だいかい)」是指體型較大、口徑寬闊、呈平圓形狀的茶入。雖然在遺跡中偶有出土,但作為唐物(中國製品)而留存下來的大海茶入並不多見。本件茶入上施有兩層鐵釉,相傳為織田長(1534〜1582)傳給美濃(今岐阜縣)的稻葉家所收藏。
唐物茶壺 vol.03 弗利爾美術館:唐物茶壺「千種」,相阿弥、鳥居引拙、譽田屋德鄰、久留米有馬家、高倉久田家、德川家、藤田傳三郎、藤田家傳承 - Freer Gallery of Art, Karamono Chabutsu ‘Chigusa’, Torii Inetsu, Kurume Arima, Tokugawa, Fujita Family
自古以來,日本的收藏家透過名為「茶之湯」(chanoyu)的正式茶席形式與器物產生互動。在茶室這個小巧而專注的空間裡,他們透過使用、審視與討論,從眾多器物中挑選出特別出眾的作品。他們為那些規模宏大、氣勢逼人的茶葉罐賦予獨特的名字,並以珍貴的織物裝飾之,從而使其更具尊崇地位。
唐物茶壺 vol.02 德川美術館:唐物茶壺「橋姫」,大名物 - Tokugawa Art Museum, O-meibutsu Karamono Chatsubo ‘Hashihime’
其所銘「橋姫」,推測取自《源氏物語》宇治十帖中的「橋姫」篇,但具體緣由尚不明確。據傳,貞享三年(1686)十月,尾張德川家第三代當主德川綱誠(1652~1699)受邀前往江戶城二之丸觀賞御能時,獲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賜予此壺,故而留下此一傳承佳話。
茶碗筆記 vol.04 德川美術館:油滴天目「星建盞」 - Tokugawa Art Museum, Yuteki Tenomku ‘Oil Spot’ Hoshi Kensan
這是一件通常被稱為「油滴」的中國建窯所產天目茶碗。碗的內外佈滿無數油滴般的斑紋,且因釉料的流動,有些部位呈現「禾目(のぎめ)」狀;無論是油滴斑還是禾目,都帶有銀色的光澤。本品在尾張德川家中自古即被稱作「星建盞」。
茶入筆記 vol.29 德川美術館:唐物大海茶入 銘 丸海 - Tokugawa Art Museum, Karamono Chaire Maruumi
這件銘為「丸海」的大海茶入,原為尾張德川家(德川御三家之一)所傳承的收藏品,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據記載,戰後此茶入曾一度流散於市面,直至平成20年(2008年)由德川美術館重新購得,重返德川家收藏系統。
宋代筆記 vol.105 磁州之美:巨鹿縣、臨宇山人,綠釉黑剔花牡丹紋瓶 - the Beauty of Song Dynasty Cizhou Wares, A Julu Linyushanren Green Glazed Cizhou Sgraffito Vase
這件磁州窯的作品傳承非常顯赫,首先在橫河民輔的1938年的《陶器圖錄》中就有過著錄,同年的1938年本品被註冊為日本重要美術品。
宋代筆記 vol.104 巴黎吉美博物館:宋代「外黑裡白」盤口瓶與黑白二色的五行哲學 - Guimet Museum Paris, Song Dynasty White & Black Glazed Vase And Chinese Colour Philosophy
根據五行學說,黑色屬「水」,對應冬季與北方,常象徵權威與尊重;白色則屬「金」,對應秋季與西方,通常代表純潔,但也因與秋季相關,偶爾象徵死亡或衰敗。因此,這種黑白對比設計既體現了宇宙自然的秩序,也傳達了對立力量之間的平衡與協調。黑色還象徵宇宙的深邃與神秘,而白色則寓意純淨與和諧。
藏家筆記 vol.05 東方陶瓷學會:克拉克伉儷收藏(2025賀歲版) - Collectors: OCS, the Alfred & Ivy Clark Collection
克拉克夫婦(Alfred 和 Ivy Clark)在藝術市場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們憑藉卓越的審美眼光和不凡的收藏品味,改變了中國古董市場的格局,樹立了品味與價值的標杆。他們的傳奇不僅僅是簡單的收藏故事,而是一部關於文化品味、藝術價值和市場影響的史詩,至今仍讓後人景仰和追隨。
茶入筆記 vol.28 藤田家:名物 唐物八重桜大海 (八重櫻大海) - Fujitage, Omeibutsu Karamono Yaezakura Daikai Chaire.
此茶器名為「八重櫻大海」,其名取自《詞花集》中伊勢大輔的和歌:「いにしへのならの都の八重桜けふ九重に匂ひぬるかな」(昔日奈良古都的八重櫻,今日在九重宮殿中綻放芬芳)因器物於奈良被發現而得此名。
茶入筆記 vol.26 京都東本願寺:唐物本願寺鶴首茶入 - Karamono Meibutsu, Hongan-ji Tsurukubi Chaire
此件「本願寺鶴首茶入」以其精緻工藝及獨特釉面景致,堪稱唐物茶入之名品,無愧為收藏家與茶道愛好者心目中的珍寶。
賞石筆記 vol.3 供石中的道家美學 - The Taoist Aesthetic in Scholar’s Rocks
道家陰陽學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宋代一篇名為《物理論》的專著影響深遠,當中一行寫道:「土精為石,石,氣之核也。」由此可見,古人相信供石蘊藏著能量的秘密,甚至可以延年益壽。
宋代筆記 vol.103 德川美術館:龍泉窯青磁下蕪形花生 - Tokugawa Art Museum, Shimokabura Turnip Shape Longquan Celadon Flower Vase
此器在江戶時代的尾張德川家中有作為杓立使用的記錄。茶道具中的杓立,是用來放置茶杓(即取茶粉或熱水用的小勺)的器具。其主要用途是在茶道過程中,提供一個專門的地方暫時擱置茶杓,保持整個茶道程序的整潔與優雅。
茶入筆記 vol.21 德川家康:唐物文琳茶入 銘「酸漿」- Tokugawa Ieyasu, Karamono Bunrin 'Hozuki'
1616年(元和二年)4月5日,酒井雅樂頭忠世於駿府覲見德川家康時獲賜此茶入,此後一直作為姬路酒井家的第一傳家之寶。
宋代筆記 vol.102 德川家康:唐物 大名物 曜變天目(油滴天目)茶碗 - Tokugawa Ieyasu, Karamono Yohen Tenomku Teabowl
這件器物的形狀與一般的天目碗不同,側面呈圓潤的碗形,高足較高且較大,中央經過內凹處理。釉色為暗紫色,釉面上密佈大小不一的銀色油滴斑紋,被認為是中國山西省懷仁窯的作品。雖然自古以來被稱為「曜變」,但釉面上銀色斑點密佈的特徵,根據現代分類應歸入「油滴」類。
茶入筆記 vol.20 五島美術館:唐物本能寺文琳茶入,大名物,又名「朝倉文琳」、「三日月文琳」 - Gotoh Museum, Karamono Burin ‘Honno-ji’
此茶入因釉藥的紋理景色而被稱為「三日月文琳」,是一件文琳(蘋果形茶入)中的名品。其形態特徵為頸部與肩部交界處(甑際)平坦,肩部缺乏圓潤感。底部留有糸切技法的痕跡,胎土細膩,帶有紅色調,器壁極薄且重量輕盈。釉藥為褐色的鐵釉與黑色的灰釉雙層施釉,呈現出獨特的美感。
茶入筆記 vol.19 德川美術館:大名物 唐物 苫屋文琳茶入 - Tokugawa Art Museum, Karamono Bunrin Chaire ‘Tomaya’
在某次茶會中,小堀遠州根據藤原定家的和歌「見わたせば 花も紅葉も なかりけり 浦の篷やの 秋のゆふぐれ」(大意:放眼望去,不見花紅葉黃,只有海邊的茅草屋與秋日的黃昏)為其命名。茶入稍帶歪斜的形態,或許正迎合了侘寂之美的意境。
宋代筆記 vol.101 米色青磁:常盤山文庫的美意識 - Beishoku Celadon, the Eyes of Tokiwayama Bunko
常盤山文庫有三件米色青磁收藏,分別是:米色青磁杯、米色青磁瓶和米色青磁洗。根據米內山庸夫早期在杭州收集的南宋官窯磁片,結合常盤山文庫的研究成果,這三件米色青磁被定為「南宋官窯」並發表在常盤山文庫影響力極深的學術報告《米色青磁》一書。
宋代筆記 vol.100 存世兩件:225萬美金的北宋定窯碗,蘇富比拍賣、大英博物館Oppenheimer舊藏 - Ding Bowl for 2.5m USD, the Sotheby’s Bowl vs Oppenheimer Bowl in British Museum
「這件北宋定窯碗原本以3美元在跳蚤市場購得,最終於2013年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25萬美元成交。該碗以其薄胎、象牙色釉、精細雕刻而著稱,僅有一件幾乎相同的藏品存於大英博物館。著名古董商Giuseppe Eskenazi慧眼識寶,為這段奇異的拍賣故事增添了傳奇色彩。」
宋代筆記 vol.99 德川美術館:南宋龍泉窯青磁香爐,銘「白菊」,尾張德川家傳來 - Tokugawa Family, the Shiragiku Koro(Incense Burner), Kinuta Seiji.
此香爐的口緣部向內折成合口,筒形的爐身上環繞有陰刻線條,並配有圓柱形的高臺。它的三足設計為如意形,但實際上未與地面接觸,僅作為裝飾。此香爐的造型似乎模仿了宋代銀器或古代金屬器皿,類似款式在北宋的汝窯和南宋官窯中也有燒製。
宋代筆記 vol.98 泉屋博古館:黃天目茶碗,銘「鷰」、中興名物 - Sen Oku Hakoku Kan, Yellow Tenmoku named Yan.
這只茶碗因釉藥呈現出微透明的黃色光澤而被歸類為黃天目。從高台向下延伸時,黑色逐漸變厚,尤其是一條細長的黑色流線,如燕尾一般,被稱為「鷰」。其形狀是天目碗的典型形制,但在高台旁邊有一段平坦的削痕,高台內部也被淺削,呈現出灰被天目的特徵,因此再次展示出黃天目與灰被天目分類上的不易。
Home: Blog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