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nchor 1
中國古代藝術學會(SACA)是一個非營利性的中國藝術平台,自2018年起立足香港,分享獨立研究的藝術市場趨勢數據和分析。
The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 is a non-profit platform for Chinese art based in Hong Kong since 2018, we share articles on trends and market analysis from independent research.
Instagram:saca_china / 公眾號:SACA學會、寶榜、茶司 / Founder:allen wang / Email:aw&artsaca.com
*SACA會員專區免費開放註冊中,2025年1月後開始收取會員註冊費。
SACA學會:「皇家铭刻(二):杭州出土的高丽青瓷铭文考释 - Song Imperial Marks of Korean Celadon」
寶榜 :「蓮心千古:松心閣南北朝特別展覽(二) - North & Southern Dynasties by Lam's Gallery」
茶司 :「佐佐木道誉:茶人中的茶人,大名中的大名 - Sasaki Dōyo, the Daimyo Teamaster」
Home: Welcome
拍賣筆記 Vol.49 坂本五郎:24萬成交,水野清一、佐藤玄玄藏北周至隋黃花石雕四面佛 - A Huanghuashi Limestone 'Buddhist Triad' Stele
這件四面佛在展出的時候並不顯眼,體量較小,背部的細節若不上手看不到。黃花石是長安一代在北周時代常有採用的石頭,這件四面佛的風格高古,開臉飽滿刀法拙樸,有北周之風。
拍賣筆記 Vol. 46 坂本五郎:150万成交北魏石雕仕女像首 - Sakamoto, A Small Stone Head Of A Figure
150万成交
非常精美的一件作品,佐藤玄玄,水野清一加持不少!
拍賣筆記 Vol.37 秦峰男:北朝鎏金銅立佛像 - Mineo Hata, An Inscribed Gilt-Bronze Figure Of Buddha
鎏金佛像,精美光燦,屬中國佛教藝術之早期典型。早在漢朝,佛教已傳入中國,至五世紀末,宗教系統逐漸發展完整。中國的佛教藝術隨著時間演變,從原本喜馬拉雅系統風格愈見漢化,融合許多本土元素。此尊造像,即見證這個重要的藝術轉變時期。
北朝筆記 vol.19 北齊飄彩弦紋瓶:存世罕見,常盤山文庫所藏 - Tokiwayama Bunko, Northern Qi Dynasty Vase.
白色的底和釉色,以及飄彩的裝飾手法,顯示這是北齊時期淨瓶的一種,其造型可能是致敬北朝時代的響銅製品。這種弦文瓶的存世數量極為罕見,目前海內外公開的有明確來源的僅有兩例。
根據常盤山文庫出版的《北齊的陶瓷》中的紀年墓葬出土紀錄中沒有發現這類器物,根據造型和胎釉結合,對比常盤山文庫
北朝筆記 vol.18 銀虎瑞獸:克里夫蘭博物館銀虎 vs 卡爾·坎普(Dr. Carl Kempe)鎏金銅虎,漢或六朝? - Han or Six Dynasties? Comparing the Cleveland Silver Walking Tiger with A Gilt Bronze Walking Tiger from the Dr. Carl Kempe Collection.
這件銀製的走虎,動感與姿態與漢代的避邪、天祿類似,克里夫蘭博物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卡爾·坎普博士(Dr. Carl Kempe)的走虎被標為銅鎏金製,傳承紀錄十分清晰,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以前,來自巴黎Theodore Cultry的收藏。
北朝筆記 vol.19 鹿頭梵志:敦煌北朝佛窟中的神秘外道人,克里夫蘭博物館所藏鎏金鹿頭梵志探究 - Ascetic Holding a Skull, Nothern Wei Dynasty Mrgasirsa in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ollection.
這個呲牙咧嘴的人物可能是鹿頭梵志(Mrgasirsa),尺寸並不大,傳承十分顯赫,曾為東方陶瓷學會會員Sir Neill Macolm所藏,參加過1935年倫敦藝展,儘管尺寸並不大,但由於其手持骷髏,形象特殊,在1935年時代就曾被喜仁龍(Osvard Siren)等眾多學者討論
北朝筆記 vol.17 六朝金蛙:中國古代的蛙崇拜,克里夫蘭博物館所藏 - Six Dynasties Toad from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ollection.
蛙曾是上古時期非常流行的一種裝飾紋樣,從仰韶到半坡再到馬家窯,蛙類裝飾紋樣越來越多,越來越生動靈活。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蛙形玉器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時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商晚期的婦好墓以及戰國時期的河北平山三汲中山王大墓都出土有蛙型玉器。
北朝筆記 vol.16 響堂山北齊迦葉石像:佛陀的聖物盒,克里夫蘭博物館所藏 - Xiangtangshan Grottoes, A Standing Disciple Mahakasyapa Holding Cylindrical Reliquary.
響堂山的佛教石窟寺群是北齊時期的核心成就,其中大部分的重要佛首都在海外。這尊阿難像,就是典型的響堂山的作品。
克里夫蘭博物館1972年由sherman lee購藏,這尊阿難像手持裝有舍利的聖物盒,象徵佛陀在死後進入最後的精神階段(涅槃)。簡約的藝術風格體現了此佛像的精神內涵。
北朝筆記 vol.15 皇家遺韻:罕見北齊白石坐佛,唐代蓮花座,克里夫蘭博物館所藏 - Seated Amitayus Buddha, The Relics of the Imperial Northern Qi Family,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ollection.
這尊偉大的北齊白石阿彌陀佛是克里夫蘭博物館1916年首次開館展覽的重要藝術品之一,原先被擺放在一個花園裡供奉著,是Worcester R. Warner的收藏。1915年進入克里夫蘭博物館。
北朝筆記 vol.14 龍泉堂魏晉南北朝展覽及專文 - The Arts of the Wei, Jin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Exhibition by Tadashi Kawashima.
所有充滿奇特能量的豐富創造力作品,都是因為那些令人不安的時代而特別創造出來的。這些基於過去未曾發現的概念與想法的作品,成為後來世代作品的基礎。這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作品可被視為這股趨勢的代表,每件作品都有其新穎的形式與意念,而事實上,每件作品在藝術史上都很重要。
北朝筆記 vol.13 南北朝编织熏炉:青瓷與銀器的材質交融,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所藏 - No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Woven Basket, Silver and Celadon in Harvard Art Museum.
青瓷的作品寬呈圓柱形鏤空,側面以交叉的垂直帶子構成格子狀,再以相匹配的水平帶子連接,形成三層細長的菱形開光,平底以上略向內歛,無釉底中央穿有開光,淺灰色石器,淺橄欖綠釉。
製造地不確,可能是中國南部。
北朝筆記 vol.12 戴潤齋(J.T.Tai)的佛像雕塑:北魏或以後,對比龍門石窟、瓊肯三世 - The Eye of A Legendary Dealer, J.T.Tai Buddha Head Northern Wei or Later, in Comparison with Longmen Grottoes, Stephen Junkunc III.
戴潤齋2011年紐約專場「戴潤齋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拍賣品號 264
成交價:194,500 USD,約合人民幣142萬。
這件作品在2011年的時候的原始圖片顯示,其鼻梁、嘴唇上方疑似有修復。
漢代筆記 vol.5 何鴻卿爵士3500萬港元的青銅辟邪 - Sir Joseph Hotung’s 35 million HKD bronze Bixie.
一隻何鴻卿(Sir Joseph Hotung)的辟邪,被定為漢代,2022年10月拍得3546.5萬港幣,由著名古董商Daniel Eskenazi投得。
北朝筆記 vol.11 青銅辟邪、龍首櫵斗、鎏金獸面:克里夫蘭博物館的三件南北朝動物雕塑 - Bixie, Dragon and Monster,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imal highlights from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北朝筆記 vol.11 青銅辟邪、龍首櫵斗、鎏金獸面:克里夫蘭博物館的三件南北朝動物雕塑 - Bixie, Dragon and Monster,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imal highlights from Cleveland M
北朝筆記 vol.10 高足盤的前世今生 - the History of Gaozu Vessel.
這類作品是北齊時代的典型之作,多為盛放北齊時代的青釉盃的容器。北齊是一個佛教盛行的時代,蓮花母題被運用到各種材質的器物中,包括陶瓷器。自古以來,大尺寸的器物,多為廟堂之物,這類作品可能是佛前供器之一。 南北朝 青釉高足盤 A LARGE GREEN GLAZE DISH...
北朝筆記 vol.9 南朝岳州窯蓮花盃:五世紀的精神綻放 - the Lotus Cup Southern Dynasty from the Northern & Southern Dynasties Exhibition by Lam's Gallery.
點評:北魏時期南朝精品,佛國之美的精神體現,婉約的線條和清晰的蓮花,向內而生,悄然綻放。南朝作品在北魏集中出現,代表了當時南北交流和審美的貫通。 南朝岳州窯 蓮花盃 / the Lotus Cup Southern Dynasty 12 cm...
北朝筆記 vol.8 北齊貼團花帶蓋綠釉文壺探究,對比常盤山文庫:松心閣「蓮心千古」南北朝特別展覽 - A Northern Qi Cover Jar from the Northern & Southern Dynasties Exhib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okiwayama Bunko.
點評:存世量稀少,神秘用途值得探索(存世其他作品有金粉、金箔附著於內壁),帶蓋或為首見。 這件作品尺寸巨大,帶蓋高42cm,是南北朝收藏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對比飽受追捧,裝飾繁複的蓮花尊,這件作品以內斂的線條和低調的造型為美,在綻放的北朝時代,這種向內而生的精神內涵往往容易被...
北朝筆記 vol.6 北齊 鄴城皇家供養人一對 - a Pair of Exceptionally Rare Imperial Tribute Attendance.
這對非常特殊的白石供養人像,據信是來自北齊皇家鄴城或是河北的作品。 特殊的石質,或為進口石料,這使得一開始的鑑定變得十分困難。但是從工藝、皮殼和藝術審美上又無懈可擊。好的藝術品,如孔子論語中所說,需要有見識,更加需要膽識。...
北朝筆記 vol.7 上海博物館思惟菩薩:北齊天保四年道常造太子石像 - A Northern Qi Bodhisattva from Shanghai Museum.
這尊思惟菩薩是上海博物館雕塑館的鎮館之寶之一,雖然菩薩頭部在滅佛運動中遺失,但其刀工、石質、藝術造就卻在眾多造像中脫穎而出。與瓷器或其他實用器物不同,雕刻造像從誕生的第一天就是純藝術,對純藝術的欣賞,是一種審美體系、思維模式的訓練。...
北朝筆記 vol.5 谜一样的独角神兽(上)- the Unicorn Mythical Beast of Ancient China.
在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传统中国,人们对独角神兽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指神兽是诸礼仪和官员服饰中的重要元素,传承经久,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存在;陌生,指人们对神兽的认知多非亲眼所见,主要凭史籍载文绘图或口耳相传,形成神兽形象的思维定式,其中想象附会的成分与日俱增。...
Home: Blog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