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展覽筆記 vol.22 上海博物館雕塑精品甄選 - Shanghai Museum Sculptures Selection.




上海博物館雕塑館在關閉了四年之後(2020-2024),今年三月首次面向觀眾開放,5-6月份短暫調整後,6月底重新與熱情的觀眾見面,瞬時間大排長龍。近些年,博物館熱已經是全球性的一個浪潮,現時正逢暑假期間,也是博物館的高峰期。


上海博物館的特色收藏是馬承源館長打下基石的青銅器館,但是許多人忽略了上海博物館雕塑館的甄選,其特色是品質甄選,用盡可能少的展品給觀眾一個較為完整的中國各地域、各時期的雕塑印象。


After four years of closure (2020-2024), the Sculpture Hall of the Shanghai Museum opened its doors to visitors for the first time in March this year. After a short adjustment in May-June, the museum reopened at the end of June to enthusiastic visitors, where there were instantly long queues. In recent years, museum fever has become a global wave, and the current summer holiday season is also a peak time for museums.


The Shanghai Museum's star collection is the Bronze Pavilion, where Director Ma Chengyuan laid the foundation, but many people overlook the selection of the Shanghai Museum's Sculpture Museu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quality selection, using as few exhibits as possible to give the audience a more complete impression of sculpture from all regions and periods of China.


文:SACA學會 / 部分圖片來自 王潇上海博物馆 | 馆藏中国古代造像艺术》




唐代石佛头像 / 尺寸: 高38釐米,寬20釐米


SACA學會: 這件作品來自龍門石窟奉先寺右側,體量巨大,是典型的武則天時期的作品。值得留意的亮點是其嘴唇的雕刻,傳遞著自信和慈祥的氣息;另外是展示的角度,略為傾斜,眼睛微張,充滿智慧,帶有沈思的姿態。


龍門石窟奉先寺九身露天大像之間補鑿有規模接近的二十一個佛龕,每個龕內雕鑿一尊至五尊不等的等身立佛,現存四十九尊。此佛頭源自奉先寺北壁力士外側下層圓拱形大龕內三尊等身立佛的中間一尊。這些立佛高近一米九,面龐飽滿,軀乾偉岸,稍顯肥胖,呈現盛唐開元年間的造像特徵。相關研究認為,這些等身立佛可能是根據唐玄宗敕願或其親信為玄宗做功德所造,肥胖型的佛像樣式源於長安,是研究龍門石窟與唐皇室關係的珍貴資料。


漆木迦葉頭像 / 尺寸:通高77釐米


SACA學會: 這件尺寸巨大的漆木迦葉頭像是現存唐代木雕像中的精品。唐朝木雕像保存至今極為難能可貴。此迦葉木雕頭像腦後龕有一鏤空方框,用以支撐頭光,另一方面,該結構也意外地起到防止木頭開裂的作用,使這件木雕頭像得以保存至今。


此頭像約1米之高,可以想象其身體之巨,而當時該造像放置於寺院之內,則殿宇之宏偉亦必十分驚人。在雕刻工藝上,古代工匠著力於正面刻划,壽眉之處頓挫有力,用刀勁利;眼瞼和雙唇下刀則小心謹慎,細膩精微,整個面頰的處理富有層次感,剛柔相間,凹凸有致,粗細得體。此像曾用濃重艷麗的貼金與彩繪裝飾,但由於時間久遠彩漆剝落露出褐色的木質紋理,顯出木雕藝術的樸素美感。


北齊天保四年道常造太子造像 / 尺寸:高52釐米


文字釋文: 大齊天保四年歲次癸酉八月辛卯朔十九日已酉,■宋寺比丘道常,減剖衣鉢之資,敬造太子像一軀,普為七仞眾生,國王帝王、師僧父母、普同斯福。


此件石像頭部及右手已殘,其姿態與常見的思惟菩薩造型接近。造像半跏趺坐束帛圓墩上,體略前傾。右腿上抬,右肘支膝上,左手握足。足下為小蓮台。菩薩下身著裙,裙擺分兩層浮雕回曲形皺摺,腿部裙褶單勾陰線呈“U”型。下為長方體石基座。基座為素面,依然存留東魏元象、興和時期的遺風。基座正面刻有道常造太子石像一區等發願文。


SACA學會:這尊太子造像是罕見的青州青石高水平作品,青州受到歡迎一大部分是因為石質質量上乘容易被沒有雕塑訓練的眼睛所青睞,但這尊造像的藝術水準是同類中的佼佼者。這尊曾經被國家博物館借走多年,此次回歸應該是近十年來罕見的展出,值得珍惜。


銅鎏金佛坐像

北齊(550-577)

銅鎏金菩薩像 隋(581-618)

車安生造觀音菩薩立像 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

銅鎏金菩薩立像 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

張匡造觀音菩薩立像 北魏神龜元年(公元518年)


佛立像 北魏(386-534)尺寸: 高35.5釐米 這件佛像具有北魏早中期雄強的風格,受到了中亞和印度笈多藝術影響。


泗州大聖像 南宋(1127-1279) 上海松江區興聖教寺塔地宮出土


上海博物館東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952 號,坐落於浦江東岸,於2017年9月正式動工,2024年2月起分陸續向公眾開放。

上博東館建設佔地面積約4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132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6層,地下建築2層。東館強調開放性與共享性,每個樓層都有落地玻璃、平台或戶外區域,引入自然光線,讓建築呼吸,讓觀眾“透氣”,讓博物館內部的展覽和上海這座城市的最美景觀“內外”無間、融為一體、互相輝映。

上博東館以「世界頂級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為定位,構建起以中國古代文化主題為核心的展陳體系,為觀眾呈現脈絡清晰、敘事生動的中國古代藝術通史陳列,以及海派與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互動體驗共四大系列。


上海博物館東館的常設展廳——中國古代雕塑館在人民廣場館雕塑展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升級、創新改陳,展覽立足館藏立體造型類文物,從藝術視角出發,將展出和闡釋上博館藏骨雕、玉雕、青銅器、木俑、陶俑、墓葬刻石、金銅造像、石雕造像、木雕造像、泥塑造像、瓷塑、竹、木、牙雕等289件/套立體造型文物,較人民廣場館雕塑展增加近兩倍數量,其中,有三分之一為首次公開展出。展覽在原有雕塑館“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四大版塊的基礎上,向前擴展到商周時期,充實成為商周、秦漢版塊;向後新增元明清版塊,重新展示這時期雕塑的工藝之美和貼近現代人審美的鮮活世俗氣息,改變大眾對元明清雕塑拘謹、守舊、衰敗的刻板印象。在繼承人民廣場館雕塑展原有經典展陳的基礎上擴充和優化調整,形成“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大理國”“元明清”五大版塊,展現一部有形的中國古代雕塑藝術通史。


Kommentar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