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野村美術館的大天目茶碗是日本傳世僅有的幾件大天目茶碗之一,另外幾件收藏於:五島美術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
這類大的建盞茶碗使用用途目前尚未明確,有幾種主流的說法:1. 分茶用,主要是來自宋徽宗賜茶的儀式的推論,以及金華出土的一套大盞帶小盞的藏品;2. 用於製作特別品類的茶,據傳當時也有不同的茶的製作,裏面添加了各種其他食材。
參考茶碗:
傳世的大天目十分罕見,至少從日本的傳世品來看,數量是少的。比較高大的茶人,使用大的天目也是有可能的,茶道具一直都是為男士設計的,女性加入茶道,是近一百年的事情,在此之前,茶道一直是將軍、男士們的專屬。
這件大建盞天目來源顯赫,根據SACA學會調查,本品為大正十年(1921年)十一月尾張德川家拍賣以3390円購得。
SACA學會 宋代筆記 vol.41 傳世大天目茶碗 野村美術館藏 - a Heirloom Large Tenmoku bowl from the Nomura Museum Collection.
抹茶傳入日本已有約800年歷史,而「日本茶道」的創立也有近500年歷史,在此期間飲用抹茶的器皿即「茶碗」經歷了種種變化,種類也愈發多樣。本次展覽將呈現不同年代、產地、風格的茶碗,在日本茶道的發展背景下,追溯茶碗的歷史。
抹茶(點茶)是將茶葉細末放入茶碗,然後以熱水點注的一種飲茶方法,最早起源於中國。12世紀,留學宋朝的日本禪僧將這一飲茶法帶回日本,並同時帶回飲茶的茶碗。這些茶碗多為產自福建建窯的黑釉碗,因從天目山中的寺院帶回,被日本人稱為「天目」。
抹茶傳入日本後,不僅在禪宗寺廟中流傳開來,還很快融入武士家族和其他佛教教派僧侶的生活。隨著抹茶在不同階層的風靡,猜測茶葉產地的「本非茶」遊戲開始出現,最終形成「四種十服」的比賽方法。這種品茶、鬥茶的聚會被稱為「茶寄合」,至16世紀初演化出日本早期的茶道。從抹茶傳入至日本茶道創立,很長一段時間內,茶碗都以天目為主流,兼有少量來自中國的青瓷或青花茶碗。
16世紀下半葉,隨著倡導「侘寂」精神的「侘茶」的確立,人們對此前使用的茶具進行了重新審視,由此捨棄許多來自中國的唐物,轉而使用朝鮮和日本本土的器物。茶碗也不例外,天目碗逐漸式微,至17世紀初幾乎從日本茶碗的舞台上消失。
進入18世紀後,日本的陶瓷生產變得活躍起來,日本各地燒制的多樣風格的茶碗成為茶會的主角。這一時期,茶道各流派的掌門人「家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茶碗,或者親手製作茶碗,從而影響到茶碗的生產與風尚。大名、僧侶和其他茶人很快加入製作手工茶碗的行列,許多燒制的作品流傳至今。
19世紀明治維新後,日本茶道在近代化歷程中一度沈寂,又在近代茶道愛好者「數寄者」的努力下復興。這些數寄者開創性地將佛教用具和西洋產品用作茶具,並重新發掘以天目為首的唐物,賦予近代茶道新的面貌。至20世紀後半期後,茶道流派愈發繁多,學習茶道的人數也空前增長,且多以女性為主,因而茶道中小巧可愛的茶碗開始佔據主流。
宋代筆記 曜變天目:《藤田美術館特別策劃:古美術入門50選之vol.50 - 曜變天目茶碗 / Fijita Museum Introductory Selection vol.50 Yohen Tenmoku.》
部分展品
灰被天目,中国南宋(13世纪),前期展品
大天目,中國,後期展品
雕三島茶碗,銘「池水」,朝鮮半島朝鮮王朝(16世紀),前期展品
赤樂茶碗,銘「獅子」,長次郎作,日本桃山時代(16世紀),前期展品
鼠志野茶碗,銘「橫雲」,日本桃山時代(17世紀),前期展品
高取燒茶碗,銘「香久山」,日本江戶時代(17世紀),前期展品
御本立鶴茶碗,朝鮮半島朝鮮王朝(17世紀),後期展品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