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永樂筆記 vol.3 東方米開朗基羅——哲布尊丹巴一世的造像藝術|永樂2024春拍 - Yongle 2024, Buddism Sculptures.


佛教艺术溯源两千余年,缔造诸多风格流派,如明珠熠熠闪耀长河。作为佛教造像最后一种艺术流派——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超越时间与空间,融合不同地域与文化,即具庄严宝相又富人间情态,蒙古草原赋予其凛冽雄壮之姿,隽永恒久之美,令人心折。



现场图片:



此一风格源于哲布尊丹巴一世(1635-1723),其为蒙古草原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出生即被认定为“在世弥勒”,觉囊派高僧多罗那多的转世灵童。一世哲布尊丹巴于四岁受在家戒,赐名扎那巴扎尔。


附图:转自喜雅艺术


1649年首次藏地之行时,谒见了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却吉江森,在佛学上得到殊胜见地的同时,于古代佛教艺术审美精髓,也得至深体悟。据罗布桑普棱列著《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传》记载


此后,政府(五世达赖喇嘛和固始汗联合建立的甘丹颇章政权)给扎仓的喇嘛派遣那木扎勒扎仓的轨范师……占卜人、画匠等等西藏喇嘛五十多名等,以大喇嘛看待活佛,这是不能比的。”


据其传记可知,当1651年离开藏地前,他召集了五十名具备真知灼见的能工巧匠远赴蒙古,其中不乏来自尼泊尔的精湛手工艺匠师。


附图:扎纳巴扎尔像,Tsultem藏


故扎那巴扎尔风格造像最直接继承的,是十三至十四世纪尼泊尔造像艺术特征。同时透过尼泊尔艺术,天赋卓绝的艺术家哲布尊丹巴一世领悟了更为古老的笈多艺术精神。又于造像肢体及细节装饰上借鉴东北印度帕拉王朝与尼泊尔马拉王朝的塑造方法。而纤薄贴体的衣袍,无疑承袭了公元五-六世纪笈多萨尔纳特式的精妙传神之处。但一世哲布尊丹巴并没有机械的复制“印-藏”面庞,扎那巴扎尔风格造像的开脸属于蒙古人种,更为平阔疏朗,肉感的朱唇小巧如俗世之梦。



清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土谢图汗联军全面溃败。在喀尔喀蒙古生死存亡之际,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说服喀尔喀各部归附清廷,对清代版图乃至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康熙帝盛赞


朕之所见高僧,未有出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右者。”



一切敬仰都不如造一尊具妙相的佛像更有功德,又不如观佛像而产生慈悲心更有功德”。

LOT 1166

十七世纪

(蒙古)铜鎏金黑财神

尺寸:高5.1cm

估价:RMB 150,000-200,000


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签名鉴定证书

专家附言:此尊黑财神,其风格鲜明,造型完美,品相完好,带有原封底,工艺精致,是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造像,这样的小体量造型十分难得,题材较为少见。


黑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是东方佛里的金刚不动佛。为了利益娑婆众生解脱穷困之苦而化现,主要为驱除所有恶运纠缠,并使一切善愿都能心想事成圆满无碍。密宗认为,黑财神是五姓财神中施财立即见效的财神,甚至称他为财神王。诚心供养黑财神,能使信徒财源广进,驱除一切违缘,消除一切困厄,如能发无上菩提心,则福报更不可限量。



此尊财神造型小巧,四肢粗壮结实,线条灵动饱满。头戴宝冠,发如火焰,神态忿怒。右手托宝珠,左手持吐宝鼠,展姿立于仰莲座之上,其莲瓣保留喀尔喀蒙古造像特征,以层层迭迭宽大莲叶相覆,叶脉描绘精细,工艺考究。整尊虽小,仍保留蒙古造像浑厚雄壮的特质,颇具气势。同时期作品可参考喜马拉雅网站收录一件,编号32393。


参阅:《寂静与忿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页446,图版284



LOT 1167

十七世纪

(蒙古)铜鎏金金刚手

尺寸:高6.2cm

估价:RMB 150,000-200,000



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签名鉴定证书

专家附言:此尊金刚手,其风格鲜明,造型完美,品相完好,带有原封底,工艺精致,是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造像,这样的小体量造型十分难得,题材较为少见。


金刚手亦名手持金刚,乃释迦牟尼之秘密化身,在释迦宣授秘法时所现尊形,故亦称秘密主。


尊像呈忿怒相,通体鎏金,呈右展立姿,右手高举金刚杵,左手屈于前胸,结期克印,代表降服与摧坏。其三目圆瞪,粗眉上挑,头戴宝冠,怒发上扬,两侧宝缯翻卷于耳侧,耳佩圆珰,帛带绕身,袒上身,璎珞垂挂至腹部,腕、踝各饰宝钏。下身着虎皮裙,跣双足踏于仰莲座上。通体鎏金灿然,体态魁伟有力,神态怒中显威,肢体及莲台的刻画彰显喀尔喀蒙古造像卓绝艺术风格。


参阅:《寂静与忿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页271,图版174


LOT 1169

十七世纪

(蒙古)扎纳巴扎尔 铜鎏金四臂观音

尺寸:高25.8cm

估价:RMB 1,600,000-2,000,000


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签名鉴定证书

专家附言:此造像青春俊朗,花冠刻画细腻,网状璎珞繁复,躯体雄健圆润,身体光洁饱满,造型完美,品相完好,做工讲实,一丝不苟,原封底下,鎏金摩羯杵纹饰,蒙古风格鲜明。


四臂观音藏语称「坚热斯恰喜巴」,是观音菩萨的一个殊胜示现,其心咒「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叭咪吽」,也是藏传佛教崇奉的重要神祗,有「雪域怙主」之称,与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之法门。



此尊坐像颇具扎纳巴扎尔风格特征,一面四臂,其一面表示他具足远离戏论的法身功德,四臂则代表四无量心,即「息」、「增」、「怀」、「诛」四种佛行——「息」指可平息所有苦厄,「增」指增加福报、智慧、财富、寿命等,「怀」则为救度众生,「诛」指诛灭种种恶念及魔障。中央二手合掌于胸前,表智慧与方便合一双运,右手持水晶念珠,表每拨一珠即救度一众生出脱轮回,左手持莲花,表清净无恼,象征出凡尘之污泥而发心净洁无诸垢染。此尊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耸。面相方圆,额部宽广,双目微垂呈俯视众生之姿,眉毛高挑,眉间式圆形白毫。高鼻梁,小嘴唇,下唇较厚,观之有情。宽肩束腰,袒上身,下身着长裙,裙下摆呈扇形放射状铺在底座上。衣着纹饰简单,仅在边缘錾刻花朵装饰。胸前所饰璎珞,由大小不同的珠纹来刻划,手臂足腕处所佩钏环,纹饰皆与宝冠及耳珰呼应,刻画精细非常,增添富丽之感。帔帛自双肩自然垂下,两臂各挂有一飘带垂落底座两侧。结跏趺坐于双层半月形仰覆莲坐之上,此种莲座颇具扎纳巴扎尔风格特征,较高,且上下宽度接近,皆饰有连珠纹,莲瓣宽扁,莲尖卷翘,工艺水平极高。整尊造像鎏金浓郁,造型比例精准,崇尚肉体本身的表现力而又具有超凡脱俗的神性。



扎那巴扎尔风格是清早期蒙古地区缔造出的艺术结晶。此一风格来自哲布尊丹巴一世(1635-1723)),他创造的铜造像受尼泊尔等艺术的影响,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被后人尊为「蒙古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家」,西方人更把他称为「东方的米开朗基罗」。他创立的金铜佛像样式人物比例精准,造型优美,气质典雅,充满活力。一般为整体浇铸,通体镀金,均匀流畅,光彩流溢;具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此时期西藏本土佛教雕塑的最大不同之处之一是这一流派虽然受到了西藏佛教艺术的影响,但却极力追范古代佛像风尚,体现出比较浓郁的古代尼泊尔和印度雕塑的遗风。在藏传佛教美术史上占有世界公认的崇高地位。



根据史料记载,扎那巴扎尔于1655年「遣使北京,献佛像」;1683(康熙二十二年)前后制作了三世佛、持金刚神、五禅定佛、大黑天、二十一度母、大型的无量寿佛像以及八座银塔。他亲手制作的金铜佛像,至今陈列在乌兰巴托市博格达汗宫博物馆(即扎那巴扎尔登位之宫/Winter Palace),最主要的则珍藏于扎那巴扎尔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承德外八庙也收藏了许多尊他制作的佛像。此外还有大量的金铜佛像出自于其弟子之手,这些佛像被后世统称为扎那巴扎尔派作品。



比较一尊紧密相关的造像,出版《 G.Zanabazar,Eminent Sculptor Mongol》,页98-100,图版82、83;Ayurzana收藏中亦有一件可比作品,参见Narantuya,Treasures of Mongolian Art,乌兰巴托,2005年,页48;另有一尊为Anna Maria Rossi & Fabio Rossi藏,出版于《Treasures From Mongolia Buddhist Sculpture from the School of Zanabar》,图版10


参阅:蒙古扎纳巴扎尔艺术博物馆藏


参阅:《G.Zanabazar,Eminent Sculptor Mongol》,图版82


参阅:首都博物馆藏


参阅:《Treasures From Mongolia Buddhist Sculpture from the School of Zanabar》,图版10



LOT 1172

十七世纪

(蒙古)铜鎏金地狱主

尺寸:高5.1cm

估价:RMB 150,000-200,000



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签名鉴定证书

专家附言:此尊地狱主,其风格鲜明,造型完美,品相完好,带有原封底,工艺精致,是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造像,这样的小体量造型十分难得,题材较为少见。


此尊地狱主造型颇为小巧,头戴五骷髅宝冠,赤发如火焰般上冲,大耳垂珰。面庞方阔,双目圆鼓,相貌凶忿。肩胸宽厚,下腹圆鼓。颈饰璎珞,手腕、臂足皆饰钏镯,呈展姿立于仰莲台上,右手高举「作恶者」骨棒,彰显其身份特征,左手结印于胸前。此尊造像尺寸虽小,工艺却一丝不苟,通体鎏金浓郁,细部处理也精细入微,表现出极高的雕刻和铸造技艺,为喀尔喀蒙古造像之精品。



LOT 1179

十七世纪

(蒙古)扎纳巴扎尔 铜鎏金无量寿佛

尺寸:高32.2cm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签名鉴定证书

专家附言:此尊佛像高发髻,体廓雄健,胸前璎珞呈叶形少见而精美,披帛随肩膀垂落,衣感动态优美,裙摆紧贴于底座,双手施禅定印,托甘露宝瓶,坐于莲台。做工别致,细节独到,风格典型,造型完美,品相良好,工艺精细,铜质厚重,体量之大,在蒙古造像中比较少见。



札那巴札尔风格是清早期蒙古地区缔造出的艺术结晶。此一风格来自于哲布尊丹巴一世(1635-1723),其为蒙古草原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出生于喀尔喀蒙古谢图汗衮布多尔济家,是阿巴岱汗的曾孙,四岁受沙弥戒,取法名札那巴札尔。清顺治六年(1649),哲布尊丹巴入藏求法,并受封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乌兰巴托甘丹寺,一世哲布尊丹巴唐卡


此尊无量寿佛即为扎纳巴扎尔艺术典型代表,体量颇丰,头戴五叶宝冠,叶脉描绘如火焰般挺立。头染靛蓝,发髻高耸,长发自然垂落至莲台之上。耳后宝璔、飘带俱全,耳铛亦同发冠装饰,是为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较典型样式。面形方圆,眉间饰白毫,眉目清丽传神,鼻高且鼻翼较窄小,双唇上薄、下圆厚。头微垂,颈部饰颈线三条,遵循无量寿佛的标准仪轨。袒上身,下身裹绕薄裳,健美的身型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身披璎珞,项饰形式特殊而繁缛,长璎珞沿胸部两侧垂坠至小腹,勾勒出上身挺阔胸膛,不同于尼泊尔艺术柔美秀丽,更具草原民族对雄浑壮阔风格的追求。


结全跏趺坐,双手置于腹前,朝上相迭作结禅定印,上托长寿宝瓶,闪烁熠熠光辉。衣纹自然铺散于莲台之上。其上下仰覆莲式半月形莲座,底座整体较高,浅束腰,莲瓣层迭,尖部微翘,这种样式来自于帕拉风格,为扎纳巴扎尔一种较为典型的底座。整尊造像兼容并蓄了帕拉王朝艺术风格的凛然气势,尼泊尔艺术追求人体自然的和谐,同时融合满、蒙草原民族的肌体,可谓既崇尚写实自然的身体,又重视神性的表现。



于17-18世纪,无论是西藏还是汉地,均崇信无量寿佛即西方极乐净土,供奉无量寿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量寿佛同时也是清宫佛堂供奉的重点内容。哲布尊丹巴于多伦会盟后,随驾进京,为太后、皇后、公主讲法,长住热河与京师间达十余年,出入宫禁,与康熙帝往来频繁,感情甚笃,直到四十九年,哲布尊丹巴才返回喀尔喀。据《哲布尊丹巴传》的记载,他曾为康熙帝传授长寿之秘法及长寿佛之灌顶,并为之授戒。更曾数次亲手制作多件佛像与器物赠送康熙皇帝。清宫内存数尊喀尔喀蒙古造像,同为无量寿佛一尊,装饰风格较本品简化,但仍可见同源同茂,出版于《图像与风格-故宫藏传佛教造像(上)》,页80-81,图版18;另一则为蒙古乌兰巴托博格可汗宫,出版于《 G.Zanabazar,Eminent Sculptor Mongol》,页105,图版88;鲁宾美术馆藏例,可参考另可考夏景春(编),《菩提妙相》,页159-161,编号152、153、154。


附图:蒙古乌兰巴托博格可汗宫藏


附图:蒙古扎纳巴扎尔艺术博物馆藏


LOT 1185

十七世纪

(蒙古)扎纳巴扎尔 铜鎏金阿弥陀佛

尺寸:高16.9cm

估价:RMB 80,000-100,000


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跏趺坐的双膝上平行迭放,称为禅定印。阿弥陀佛受到欢迎,主要应归功于佛经中对西方土的渲染。据佛经记载,他过去作为菩萨时,名叫法藏,曾发了四十八愿,长期修行成为佛,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尊像结全跏趺坐,双手于双膝上平放,托钵,头饰螺发,排列规整,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面庞精致,眼睑低垂,目光下敛。双唇自然放松,仪态端庄。宽肩束腰,体态健壮均称,肌肉柔软而富有弹性,手指柔软,手脚刻划写实。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缘錾刻有精美的花纹。衣质厚重写实,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将人体的线条简化、结构突出,增加了肌体的雕塑感。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之上,基座整体较高,台面边缘饰连珠纹,莲瓣整体位置偏上,扁平规整,上下对称,为典型喀尔喀蒙古造像基座的风格。此造像整体比例舒展匀称,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扎那巴扎尔艺术特征。


参阅:《Treasures From Mongolia Buddhist Sculpture from the School of Zanabar》,图版2


LOT 1191

十七世纪

(蒙古)扎纳巴扎尔 铜鎏金红财神

尺寸:高19.8cm

估价:RMB 1,800,000-2,500,000



蒙古金铜造像,作为藏传佛教大规模传入该地区的历史见证,融合多元草原文化的同时,吸收尼泊尔,帕拉及内地宫廷等众多因素,形成独特艺术风貌。其中尤以藏密财神体系受世俗信众欢迎,壁画及造像遍及蒙古地区众多寺庙之中。主要尊奉财宝天王及五姓财神,这两类财神溯其本源,皆来自古印度神话中的天神俱毗罗(Kubera)。《罗摩衍那》记载,俱毗罗为财富之神,形象为大腹便便,两臂三足、八齿一目,而这种富态的体貌特征也延续至藏传佛教财神题材之中。


附图:俱毗罗 V&A艺术馆藏


五姓财神按身色及不同教派修持秘法,划分为黄、白、红、黑、绿五位神祇,藏文音译「赡巴拉」,修持财神法,可另修行者具足福德资粮,不为生活所困,专心修法。而五姓财神中以黄财神最为普及,红财神因其为红教特殊的伏藏财神护法,红教视之若珍宝,不传于他派,故此类造像鲜少存世。


附图:神通师所传红财神


此尊即为典型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红财神像,三面六臂,跣双足,呈右展立姿踏于吐宝罗剎之上。三面皆头戴五叶宝冠,头顶竖立象征忿怒的赤发,三目圆鼓,阔口龇牙,面容端凝凶愤。袒上身,腹部丰满圆润,躯体浑厚,生六臂,除一手结印(或应持绳索)外,其余皆持法器。



主尊双手托摩尼宝及盛满珍宝的颅钵,另三手分持铁钩及吐宝鼠。下身着裙,衣纹以细腻錾刻为饰。周身璎珞钏镯环佩,帔帛自首后垂落,至足部向上呈祥云状翻卷,极富装饰性。足下莲座多层点缀,上下两周连珠纹之中,又各自环饰刻划条纹及錾刻朵花纹一周,覆莲瓣宽大而排列紧密,莲瓣尖部略外翘,生动写实,线条干净利落。封底较为独特,封盖嵌入较深,中部做鎏金十字金刚杵纹样,制作精细,与底座严丝合缝,工艺水平极高。



此种三面六臂红财神,是由宁玛派高僧于桑耶寺发现后所传出的,据曾丹增白玛坚参所著《直贡教法源流》记载,莲师二十五位心子修部八圣之一,转世为牧童,于桑耶寺绕塔祈请时获得两部经卷,后经莲花生大师红财神灌顶,使所有发愿皆能成就,同时传其红财神仪轨与四部医典伏藏法。红财神被宁玛派视为不共护法,其余诸派虽未广传但也有所涉猎。



目前存世的红财神造像及唐卡皆十分稀少,造像类可参考国家博物馆藏十三、十七及十八世纪红财神像,出版于《佛造像艺术精粹》,页280、页282、页283;同属蒙古风格十七世纪红财神,例见《寂静与愤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图版282,同书收录藏于四川白玉县宁玛派寺庙传承三面六臂红财神唐卡,图版283。美国鲁宾艺术馆同藏十八世纪红财神唐卡,收录于喜马拉雅艺术网站,编号no. 199。红财神之仪轨可参考《五百佛像集:见即获益》,财宝尊中「神通师所传红财神」,页320。


参阅::《寂静与愤怒-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图版282


Comments

Couldn’t Load Comments
It looks like there was a technical problem. Try reconnecting or refreshing the p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