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嘉德筆記 vol.4 北美Hinton家族珍藏:汪建偉、周春芽重要作品 - Guardian Notes, Wang Jianwei & Zhou Chunya, 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本季春拍,中國嘉德將呈現北美Hinton家族珍藏中國當代藝術精品,包含了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就享譽中國當代藝壇的代表性藝術家的名件。


其中涵括:周春芽「西藏題材」、汪建偉「茶館系列」精品。此專題作品全部由Hinton家族於上世紀80年代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均為精心挑選的上乘之作,來源清晰、流傳有序,且均為首次亮相於二級市場,實為難得。



Hinton家族是美國重要的科學世家,家族成員在數學、物理、文學等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家族成員包括布爾邏輯和代數學的創始人George Boole;被稱作「Al教父」 的圖靈獎獲得者Geoffrey EverestHinton;著名小說《牛虻》的作者Ethel Lilian Voynich等。此次拍品的委託人瑪尼(Marni Rosner)自小便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她的丈夫柯魯 (Carl crook),更是士生士長的「老北京」,其祖父母饒和美 (HomerG. Brown)和饒珍芳(Muriel 」Hockey是第一批加拿大至成都的傳教士,母親伊莎白 •柯魯克 (lsabel crook)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創始人之一,為我國培養了大量外語人才。而柯魯本人也長期活躍在中國文化圈,與眾多中國藝術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瑪尼和柯魯延續了家族幾代人與中國的深厚情緣,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共同在四川成都生活。因為喜愛中國藝術,與當時的川籍藝術家,如艾軒、何多苓、周春芽、汪建偉等結識為好友。當時國內很少有外國人長居,加上瑪尼突出的外貌,何多苓、周春芽一度經常將瑪尼作為模特兒,寫生創作。在1983年離開成都返美之前,何多苓、周春芽均特意創作肖像作品贈予瑪尼一家留念。這批滄海遺珠不僅承載了Hinton家族與藝術家們的真摯情誼,亦為中國早期當代藝術面貌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圖像縮影。


陽光下的若爾蓋,周春芽,1983年


瑪尼收藏的周春芽和汪建偉作品代表了藝術家的特色。《陽光下的若爾蓋》創作於1983年,展現出周春芽對表現主義原發性的興趣。


如策展人胡永芬所說:「牧場里陽光普照,光線化作無數金色的粒子充斥著整個畫面,圍繞著牧欄、牧馬和牧人,光明與速度、有限與無限,這種追求、憧憬與渴望伴隨著人類幾百萬年來的生存繁衍始終,好如看凡高的 《星夜》,是充滿美好而健康的人類想象力的展現。」


茶館,汪建偉,1983年


同年的《茶館》源自汪建偉「茶館系列」,這一社交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人與人的關係是非物質化的。很長一段時間,汪建偉都喜歡穿梭在茶館裡,沈浸在理想主義式的秩序中,觀察人、觀察社會。


時間的概念還在「行於泥漿」的犀牛中再度延伸,這件作品是汪建偉最新的作品之一。兩者互相輝映,互相印證。


「行於泥漿」暗示了人類一直處在泥漿之中,在缺氧的現實中。

觀眾在面對藝術品陌生的情境和人類處於泥漿中的情況也是一致的。「泥漿」概念除了作為時間尺度的延伸,還暗示了「避難」的概念許多細胞為了躲避當時地球環境中過多的氧氣,藏進泥漿中厭氧菌的內部以獲取生存的空間。身處泥漿,缺氧,卻仍在其中繼續奮戰。

行於泥漿的犀牛,又將時間拉回到白堊紀。犀牛在中國的商代就是十分重要的母題,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收藏中就有一例來自前奧委會主席布倫戴奇收藏的孤品,商代犀尊。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青銅犀尊,商代

碑林博物館藏,石犀,唐代


陝西碑林博物館藏有一件唐太祖李淵的石犀,據碑林博物館的解說,這件犀牛作品在古代被稱為「神犀」,傳說犀牛角是靈異之物,有白紋,可以穿越時空看到過去的景象。因此也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說法。一隻深度時間裡的犀牛,穿透各個維度的時間,行於泥漿。



Lot 126

汪建伟 / WANG JIANWEI(b.1965) 行于泥浆 NO.12 TREADING IN SLUDGE NO.12

2022 年布面 油画 oil on canvas84×150 cm. 33 1/8×59 in

签名:汪建伟 Wangjianwei 2022.5(画背) dated and sign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the reverse


展出 / EXHIBITED

“汪建伟:行于泥浆”,2022年11月7日至12月30日,没顶画廊,上海Wang Jianwei: Treading in Sludge , 7 November-30 December 2022, MadeIn Gallery, Shanghai


RMB: 100,000-150,000



汪建偉


1958年生於四川,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北京。1987年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 油畫系研究生畢業。


2017年獲得Best of the Best 羅博之選藝術成就獎,2013年獲得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獎。90年代至今,汪建偉一直在探索知識綜合與跨學科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嘗試使用不同學科的方法去創造新的藝術語言。為此,其藝術作品呈現多元樣式,跨越電影、戲劇、多媒體、裝置、和繪畫等領域。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澳大利亞白免美術館,美國紐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等重要藝術機構收藏。


個展:2022年 汪建偉:湧現,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空間,北京;2022年 汪建偉:行於泥漿,沒頂畫廊,上海:2021年 總是,不是全部,長征空間,北京:2018年 寒武紀,長征空間, 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海。


Born in 1958 in Sichuan, China, currently living and working in Beijing. Graduated as a graduate student from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the Zheji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1987. In 2017, he was awarded the Best of the Best Robb Report Art Achievement Award, and in 2013, he was awarded the Martell Artists of the Year Award. Since the 1990s, Wang Jianwei has been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ynthesi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on contemporary art, attempting to create new artistic languages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s. For this reason, his work is diverse in style, spanning fields such as film, drama, multimedia, installation, and painting. His work has been collected by important art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hinese Art Museum, the White Rabbit Gallery in Australia,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in New York, and the Pompidou Art Center in France.

Solo Exhibition: 2022 Wang Jianwei: Emergent, 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1st Space, Beijing; 2022 Treading in Sludge, MADEIN Gallery, Shanghai; 2021 Always Being, But Not the Whole, Long March Space, Beijing; 2018 Cambrian, Long March Space, Shanghai West Bund Art and Design, ART021 Shanghai Contemporary Art Fair, Shangha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