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年回顾:茧山龙泉堂的中国古代艺术展览 - the Highlights of Mayuyama Ryusendo.



龙泉堂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从民国做到现在,依然非常有影响力,对市场有洞悉、穿透力,令人佩服。如宝榜往期文章所分析,大概原因是他们放弃了直系亲属继承的传统做法,改而采取了经理人承担CEO的职业化管理模式。


这次我们挑选出往期展览中的一些藏品作为一次小回顾。此次挑选的藏品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顶级品,有一些是文人墨客喜好的收藏趣味,也有一些是有着超前的眼光、或是独到的品位的器物。跳脱固有的评判模式,找到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到底收藏家应该追求经济价值、艺术趣味、还是很超前的前瞻性呢?


让我们再一次回顾龙泉堂往期精品。


— 寶榜


no. 1



绿釉狗 汉代

这类小狗其实是非常可爱的品种,身上的背带流行了2000多年,至今都是同款。也许是因为北朝时代的佛造像题材近期太火,导致汉代的雕塑被忽略。

汉代的雕塑不分材质,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品类。这种并非宗教题材的雕塑,展示了汉代质朴的雕刻手法和特殊的汉代艺术审美。假如能参考霍去病墓的动物石雕,就能体会到汉代磅礴又高古的气息。

这类藏品是每一个博物馆都会配备的常设品种,也每一个喜欢动物的藏家都必须拥有的一个品种。

近期,河南省博物院的一直绿釉狗更是冲上各平台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狗,可谓是红了2000年。


no. 2



卧羊 西晋 — 北魏

羊一直是中国艺术里从不缺席的题材,从商代著名的双羊尊,到四羊方尊,到汉代的羊,到越窑巅峰的大羊,宋代的水晶羊……

在不同的时代里,找到不同时光的艺术表达,仿佛可以窥见不同时代着重的不同观看、审美角度,也是收藏者的一大乐趣。


no. 3



神牛一对 北朝

这是一种典型的北方黄牛。并不是用来耕田,而是为贵族拉车的神牛。文人士大夫们,不赶时间,牛车,反而是高贵的。这类牛的身上都带着精致的装饰,气宇轩昂的神情,隔着时光也能感受到穿越而来的精神力量。

苏富比曾拍卖过一只Eskenazi经手的大牛,价格为43.75万港元。


no. 4



加彩马 唐代

这件作品有老的传承,Springfield Museum,在1965年的出版中有登出过。美国博物馆因为签署了日内瓦公约,因此所有在1971年以后的艺术品,也就是没有1971年以前著录的都不能购藏。


因此,传承上,如果能有1971年以前的著录,价格上会不一样,因为流通性,合法性的缘故。另外,如果再有1949年以前的传承,也会是让艺术品流通性更加强,因此也更有价值。


这类白胎抬腿三彩马大概率是来自洛阳的产品,白胎、灰胎都比较坚硬,因此可以看到其造型十分细腻,鬃毛、装饰、都十分的立体灵动。

马一直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大唐帝国的陶马、三彩马,更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no. 5




思维菩萨 北齐

这类作品是修德寺风格的白石菩萨佛造像题材,采用曲阳地区的白石雕刻而成,在战争频发的北朝时代,动荡的社会环境与面目慈祥的佛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禁让人思考,是否在十分艰苦和不安的环境下,艺术才会如此深刻地绽放。

在北朝时代,安静、微笑的佛像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与寄托。


no. 6



文官佣 北魏


修长的身躯,婉约又肯定的线条是北魏雕塑作品的魅力所在,依然是面带笑容,瘦骨清像的艺术手法,与同时代的云冈、龙门石窟之石刻有异曲同工之处。





no. 7



越窑水注 北宋

达到如此水准的越窑水注可以说是罕见中的罕见,优雅的比例,特别是壶口处的盘口弧度与柄之间的完美相接,相辅相成,如行云流水。

在所有比例和线条的处理上都无不透露出五代—北宋时代的温和、婉约之美。釉色青绿如一弯湖水,五代秘色,是否也就是如此呢?


no. 8



米色茶碗 北宋晚期 - 南宋早期

并不是所有的黄色釉都是米色,在这里「米色」是一个审美概念。就犹如「砧」也不是一个颜色,而是一种级别,一种品位。

这件茶碗刻划精美,布局饱满,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口沿器壁胎体十分薄,口沿微微外翻,在宋代应该是可包上一圈银扣。器身挺拔,高足与碗身的比例十分有北宋挺拔的审美。十分难得的一件茶碗。


no. 9



天青纸槌瓶 高丽青瓷

汝窑同款的器物,造型、釉色都极为接近。日本神秘藏家收藏,这类器物是高丽与北宋之间来往的直接证据。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朝鲜语:선화봉사고려도경,简称《高丽图经》),是由中国宋朝人徐兢所撰的朝鲜半岛高丽朝史书,凡四十卷。宋徽宗宣和年间,徐兢奉命出使高丽,在国都开城逗留一个多月,回到中国后,把所见所闻撰写此书,以进献皇帝。书中记载了高丽朝的历史、政制、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当时朝鲜半岛史的重要典籍。

这件作品,是否与这段历史有关呢?如今的杭州,包括曾经的「都亭驿」也出土过高丽青瓷的残片。


no. 10




梅瓶 高丽青瓷

与南宋官窑、汝窑的梅瓶器型如出一辙。在釉色上,又与龙泉官(小梅窑出土)的「哈密瓜」类开片神似。

南宋官窑梅瓶存世完整极为罕见,仅有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由著名收藏家,东方陶瓷学会创始主席乔治·尤摩弗帕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收藏。


no. 11






灰被天目茶碗 传世

件灰被天目茶碗制作于元代。 据说这种品类的名字来自于双层釉的灰色釉下彩。这件作品同样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色和红褐色釉下彩,从口沿到器身呈现出复杂的渐变。 釉面上的彩虹光(釉面上的五彩光)被认为是精美传世天目茶碗的证明,闪耀着美丽的光芒。 从碗身中部到碗底,碗底的粘土呈粗红色,底模非常整齐。


在日本,从室町时代末期到桃山时代前半期(1573-1573 年),灰被天目茶碗被大量用作适合侘茶的茶碗。『松屋会記』天文 5 年(1536 年)1 月 6 日的「天目夕陽」一文中的描述据说是茶道中使用灰被天目茶碗最早的记录。 然而,「灰被」这一名称似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扎根,十多年后,『天王寺屋会記』(1549 年 4 月 5 日)才首次在茶道记载中提及 灰被。 此后,「灰被」「灰蒙」等字经常出现在各种茶道编年史中。


据推测,此物曾在日本传世流传,但在早期又流落海外。其底部的类似邮票的标签与另一件东方陶瓷学会肯礼夫标签覆盖的器物相似,推测为东方陶瓷学会早期成员。领收书上的Coombes,是80年代东方陶瓷学会成员Coombes, Colonel & Mrs R。



bottom of page